吉卫农垦场:山区农场“新农人”
2023/12/7 8:38:52
来源:团结报
武陵山区腹地花垣县吉卫镇吉卫农垦场,龙品德生于斯长于斯,作为一名“80后”农场子弟,他见证了农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。吉卫农垦场建于1953年,建场以来,农场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,带动辐射周边县市农业生产,还跨省服务贵州省松桃县,高峰时期“吉卫大米”“农场烤酒”等声名远播,形成了独特的苗族边区农垦文化,影响了几代人,也深深影响龙品德坚守山区农场的初衷。岁月不负耕耘,坚守必有回响,今年6月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农业农村部授予龙品德“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心怀热爱,志存高远
早些年,龙品德与很多学成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。2016年春节,他回到农场,看到曾经欣欣向荣的农场日渐荒芜,守着农场的乡亲们仍然依靠传统的耕种维持生活,想到自己是从农校农学专业科班毕业,振兴农场信念油然而生。于是,凭着一腔热爱,拼着一股干劲,他毅然承包了农场300多亩农田,成立吉卫农垦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,立志通过机械耕作带领乡亲们种植优质稻、油菜改变农场和乡亲们的命运,吉卫镇海拔高、昼夜温差大及水源稳定,产出的“吉卫大米”久负盛名,他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,吉卫农场种植产出的大米一定可以走入千家万户。
创业初期很艰难,虽然自身有专业优势种植水稻获得丰收,但是首批收获加工的6000多斤优质大米一直卖不出去,没有销路愁坏了大伙,他便采用笨办法,自己到集镇上一家一家店面去推销,到周边县市的商铺一家一家去试卖,刚开始顾客不相信他的大米品质,他就不收钱先赠送品尝,就这样,靠着“吉卫大米”品质和自身一步一个脚印打开了销路。随着市场销路的打开,当年收获的20多万斤大米全部卖完,利润20万元,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联农带农,振兴农场
一枝独秀不是春。龙品德创业致富后不忘乡亲,积极发动乡亲们和他一起种植优质稻,带动并辐射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稻,先后培育种植大户8户,带动建档立卡户105户,每年推广种植优质稻2万余亩。为解决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,他的农机合作社购置了耕地机、插秧机、烘干机、植保无人机和农用车等各类农业机械,所有农机自己亲力亲为,300多亩稻田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,成为一名新时代“新农人”。同时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耕作收割、植保无人机作业和大米初加工等各种农机服务。为解决农资等成本过高问题和产品销售难题,他组织大家抱团发展,通过集中购买农资肥料降低成本,通过统一售价、统一销售稳定收益。2018年,他创立了“吉卫农垦”大米品牌,售价始终坚持走亲民路线,通过品牌化经营,带动了乡亲们增收,也振兴了吉卫农场。
2021年,龙品德承接了吉卫农场集体经济水稻产业基地,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,有力推动集体经济恢复自主造血功能进入良性循环。经过多年努力,不惑之年的他把日渐荒废的山区农场变成良田沃土,传承传播了“吉卫大米”,创立的“吉卫农垦”大米品牌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“金米粒”。
科技助力,服务三农
龙品德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是产业发展的支撑,他先后与湖南农业大学、湘西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。针对农户种植水稻不能稳产高产的问题,先后开展了优质稻品种试验示范、绿色高效栽培、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多个科研项目,通过新品种、新技术的推广,改变农户多年形成的种稻习惯,并利用自己的机械设备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,水稻机耕、机收面积2000亩/年,实现了水稻从耕、收、烘干到仓储、加工的全程机械化运作,筑牢“吉卫大米”基础,农户普遍稳定增产并增加效益30%。
2018年以来,他发挥农学专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优势,在吉卫镇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站,推广植保无人机施药施肥在各类农作物上的应用,农忙季节他不是驾驶耕地机插秧机,就是操作植保无人机在田野大地,摸索出了适应山区农作物的技术参数。特别是水稻卷叶虫害大面积爆发,他建立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区的损失率低于3.5%,得到农户的充分认可。
现如今,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业机械在苗族山区的应用已经司空见惯,大家伙都接受了他“新农人”这个职业,除了种好自己流转的300多亩稻田,他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站每年稳定服务水稻、烤烟、茶叶等8000亩以上的农作物,彻底解决了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种植业劳力不足的难题,促进了植保农机服务行业在苗族山区的推广应用,为全县粮食安全生产贡献一份力量。
文章来源:团结报
湘西信息网www.0743.com
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